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
在“兩會”現場聆聽政府報告后,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表示,報告謀劃了數字中國的發展藍圖,目標明、舉措實。他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從技術降本到業務永續
產業數字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產業數字化持續推進,但多數傳統行業數字化進程仍處于早期階段。在底層數字基礎設施層面,企業對于安全、穩定、高性價比的多云管理有持續需求。根據Gartner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2%的企業機構在過去12個月內遭遇了11次或以上的中斷,比上一年增加了15%。尤其對于服務型平臺企業來說,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企業的生命線,每分鐘的系統故障都是對用戶留存的致命打擊。
在京東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統云艦之上,達達搭建了一套多云雙活的架構,通過單元化模式進行多云部署,業務就近調度和訪問,實現跨云平臺的業務自由切換。除了跨云管理之外,多云雙活架構可以在多云一致的云原生運行環境下,通過高效調度,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生產效能升遷,顯著降低IT資源成本。多云雙活架構從根本上解決了多個云模式下煙囪式架構所帶來的資源利用率低下的問題。建立多云多活架構,每年為達達節省千萬的IT成本。
混合多云模式,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對單一平臺的過度依賴,減少因單一云平臺出現技術故障而導致全線崩塌的情況,有效提高云端容錯率,降低資源成本;還可以通過高效的跨云管理和調度,幫助企業解決業務連續性的問題。
作為行業首個混合多云操作系統,云艦基于全球一朵云的理念,全面兼容全球主流公有云平臺、私有云平臺,以及X86、ARM等架構,是兼容各類云平臺和架構最豐富的云平臺之一,借助全面容器化帶來的標準化以及阿基米德智能調度,云艦能夠完成超千萬核資源秒級調度,實現混部節點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每年節省成本達數億元。
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一是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在3月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在關鍵元器件和工業軟件等核心技術上仍面臨著“卡脖子”風險,必須抓緊補齊關鍵短板,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特征,既要防范安全風險,又要防范發展受阻的風險,把監管納入到法治框架之中;要加強安全體系建設,筑牢我國數字安全屏障。
基于此,曹鵬建議,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推動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強對“多云多芯多活”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支持。同時,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和整體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漸進式替代首先可以保證國產化的安全可控,避免單點的國產化選型風險;其次可以提供真實的產業場景,幫助打磨國產化的軟硬件,幫助國產化體系不斷升級迭代;最后可以節省經濟成本,用小成本投入嘗試國產化替代,避免錯誤方案導致業務停頓產生損失。
漸進式推進國產化替代已成為行業共識。曹鵬表示,所謂供應鏈的韌性是一種抗打擊能力。高彈性、高可用,在極端情況下的調度和健壯性,是對供應鏈韌性的極大挑戰。國產化替代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斷應用中,才能不斷自我迭代、提升性能。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將護航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行穩致遠。